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电缆沟盖板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电缆沟盖板
不仅颜值改变更多的还是精气神!且看→临朐文化振兴

时间: 2024-04-27 02:59:31 |   作者: 电缆沟盖板

产品介绍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乡村承载着质朴悠远的乡愁,是许多人的心灵故乡、精神家园。地处沂蒙山区的临朐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丰厚,199项非遗散布在14个镇(街、园、区),345个中心村。近年来,临朐以构建美丽乡村为切入点,不断引导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非遗+创意”系列文化品牌,拓展形成“非遗+”文化产业,造福于村,还富于民,打造了非遗文化撬动乡村振兴的“临朐样本”。

  临朐县素有“小戏之乡”“书画之乡”之称,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深厚,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东镇沂山祭仪1项,省级非遗项目手绘年画、周姑戏、红丝砚制作技艺、桑皮纸制作技艺、洼子跑麒麟等7项,红木雕刻技艺、庄农日用杂字、黑陶瓦盆制作技艺等市级非遗项目23项,县级非遗项目168项。这些非遗如同大地上闪光的珍珠,散落在临朐的村落里。如何让这些宝贵的历史财富穿越岁月烟云,重新发挥能量,为临朐的乡村振兴注入丰富的文化活力因子?

  “老祖宗留给我们这么多好宝贝,不能让它们躺在展览馆里睡大觉,它们来自百姓生活,最终也要提升百姓生活质量。”临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芳如是说。临朐县多次组织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文联、文化馆、博物馆负责同志走出去,观摩各级创意文展会、非遗博览会,学习先进文化创意,开阔视野,打开思路;召开创新创意座谈会交流会,分析全县非遗创新创意发展的潜在能力,在集思广益中确立了“非遗+创意”融合发展,培育非遗文化品牌,推动乡村文化及产业振兴的思路。

  临朐尊重乡村、农民的文化需求与文化创造,坚持创意策划、市场导向、合理地布局、突出重点,借助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推动非遗文化资源向加强创意转化、服务百姓生活方面转化。出台《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建议》,从深入挖掘利用非遗资源、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研究开发水平、塑造非遗文化创意特色品牌、健全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营销体系等方面引导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品位的非遗文化创意产品,推动非遗社会化、市场化、生活化。与此同时,以活动驱动非遗融入生活,以大赛激发主动创意热情。在群众文化艺术节活动、文明之夏系列文化活动等普惠型乡村惠民文化活动中加入非遗节目,让老百姓认识非遗、热爱非遗、传播非遗。对周姑戏进行现代改编、将融入现代元素的手绘年画、舞龙、舞狮、洼子跑麒麟等非遗项目搬上舞台,让手绘年画、剪纸等非遗作品入村上墙,人们目之所及生活周边,全是看得见的现代非遗文化元素。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意氛围,临朐举办主题为“精彩创意•魅力临朐”首届传统工艺暨非遗博览会暨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大赛,博览会共设立传统民俗项目表演展区、传统艺术项目表演展区、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大赛精品展区、文化产业精品展区、文化创意展区、书画、收藏展区、特色旅游展区、传统工艺展区8个展区,主会场设在中国奇石城,在“骈邑古韵”非遗聚集区等地设立8处分会场。同时,在县城文化广场、健康公园及镇(街、园、区)、村(社区)和学校举办相关文化展示展演活动。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大赛,广泛征集非遗文创作品。博览会从4月份一直到持续到10月底,36个门类1100余件非遗文创作品和92个门类3800余件文化展品,让观众充分领略了民间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意融合的魅力。加入现代创意的临朐手绘年画棉麻抱枕、骨质瓷器、茶具、原浆纸杯、年画背包等系列文创产品,手绘年画从墙上走入生活,憨态可掬的古朴喜庆形象,深受人们喜爱。手工篦子造型钟表、铜雕笔筒、剪纸布艺、红丝石砚台等非遗文创产品,让文化古董实现了创意再生。据博览会工作人员张艳红介绍,非遗生活文创类作品特别受欢迎,手绘年画系列的棉麻抱枕、原浆纸杯等很快就被订购一空。博览会开幕三天时间共吸引5万余人次参观体验,交易额达50万元。

  “博览会让手工艺从业者、非遗传承人认识到自己的文化和市场价值,带动更多的人学习创意、善用创意,丰富农村文化业态,让手工艺、非遗产品能够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中,提升生活质量。”县文化馆长卢媛媛如是说。

  每天上淘宝看订单,上抖音、快手、火山做直播,已成为冶源镇平安峪村农民刘岳清的生活日常。今年36岁的刘岳清是临朐非遗创意思路带动致富的受益者。自从他的手工篦子申遗成功后,他热情参加县里的非遗文化赶大集、非遗产品进景区等活动,手工篦子身价大增,原来10元一个的手工篦子价格增长近2倍。非遗文创产品的巨大潜力市场,让他深受鼓舞,他先后设计了水饺篦子,八角篦子、元宝篦子、冰箱冻水饺等十余种手工篦子,其中手工篦子钟表还申请了国家外观专利。

  他瞄准时机注册了老刘家手工篦子商标,在淘宝开了店铺,在抖音、快手、火山同步发手工制作视频,点击率达200万,农家手工篦子一下子晋升为网红产品,做成礼盒后,利润增长3倍。如今的老刘手工篦子一年可带来20万的经济收入,四邻八舍也可以在他的加工厂里领活加工,挣钱和顾家两不误,平均每人月收入2000多元。石湾崖村的加工户倪香远对现在的“兼职”非常满意,“我在家一天能编三四十个,哪还用得着出去打工,家门口就能赚钱。”“只要利用得好,老物件也会成为金饽饽”,目前已有商家同他洽谈拓展新的销售经营渠道,高速公路服务区超市、非遗集散地、各旅游景区、手绘年画展览馆都将见到手工篦子的身影。现代创意和新媒体的灵活运用,给刘岳清的手工篦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让小山村里的农民尝到了非遗致富的甜头。

  目前,冶源镇拥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项,又是临朐手绘年画的发祥地。临朐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以冶源镇为非遗小镇示范点,探索非遗创意、传承、开发、培训、销售模式,逐步在全县推广,实现非遗产业链条式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实现乡村文化产业振兴。

  冶源镇吕家楼是声名远扬的手绘年画村,家家户户有闲来写字绘画自娱自乐的老传统。著名年画家吕学勤是吕家楼村年画艺术的代表人物,作品《双马图》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美展获金奖,享誉海内外。为传承优良文化传统,带动村民致富,村里成立“临朐书香浓农民画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村内手工艺者聚集起来,聘任吕家楼手绘年画文化名家做技术指导,统一绘制临朐年画,再组织全村劳力进行手绘,由村委和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每年定期举办参展培训,在激活村内闲散劳动力资源的同时,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文化传承的“三赢”。吕家楼村民窦永红介绍:“在家里看孩子的送孩子去幼儿园再去画画,一点也不耽搁功夫,村里提供这么好的平台,一天有百十元左右的收入,又能互相学习,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为促进手绘年画集聚发展,临朐投资240万元在吕家楼建设手绘年画博物馆,项目占地5000平方米,设有年画展厅、创作室、写生基地、培训班、研学游基地等,打造集年画创作、加工、装裱、销售于一体的手绘年画特色商业街,进一步夯实年画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提高年画产业化经营层次和水平。

  在这个手绘年画博物馆里,设置了展厅、手绘年画家工作室、古色古香的展厅里展览着构图丰满用色鲜艳充满乡土气息的手绘年画,培训班里手绘年画作者刘作鹏正在耐心给学员们讲手绘年画的构图技巧。他说:“吕家楼手绘年画主要是通过红、黄、绿、紫、粉五个基础色,真实地再现当地的乡土民情、民风民俗,反映出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手绘年画创作分为创作、拷贝、勾线、上色四个阶段,在培训班的带动下已有近60名学员能够独立完成画作。”

  农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吕家楼村支部书记吕学利说,通过培训,可以让更多农村青年有场所、机会和平台来接触、学习传统手绘年画技艺,既能让传统技艺代代相传,又能让年轻人在家乡就可以谋生计、奔富路。

  如今吕家楼的手绘年画创作每年可为村里带来10万元收入,农户年均收入3万元。“现在喜欢手绘年画的人慢慢地多,手绘年画成为装饰房间、礼尚往来的新时尚,随着创作人员增多,创作实力的增强,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临朐年画品牌,推进了产业化发展,下步可以带动形成展览、装裱、包装、销售、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一条龙的产业链。”谈到手绘年画未来的发展吕学利充满了信心。

  艺术源于生活,而艺术产品,最终会回应市场,回馈生活。临朐手绘年画村也逐步开始跳出传统年画的框架,一方面开始依据市场需求,研发不一样的年画产品,另一方面以“手绘年画”为品牌,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特色年画民俗村建设。上海仕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根据吕家楼年画设计的归禾异境系列服装服饰、家居布艺、民俗手作、陶瓷木器等即将投入生产。

  非遗积淀着人们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彰显着一个地方最独特的精神风貌,一旦唤醒相关记忆,就能够激发人们强烈的心灵共鸣。临朐县以非遗文化为载体,弘扬时代旋律,倡树文明乡风,让乡村成为宣传思想文化的主阵地;提升乡村品位,凝聚共识,建构乡村精神共同体。

  以非遗弘扬时代旋律。临朐是著名的小戏之乡,周姑戏已有200余年历史,该唱腔原始古朴,极具山歌风味,其传统剧目多是乡风民情、伦理道德。成功申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临朐在传承周姑戏传统唱腔音乐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戏曲音乐元素,排演了《神秘的笑声》《人间真情》等现代周姑戏剧目,其内容多以新农村、新生活为主线,歌颂新时代,弘扬正能量,在全县各乡村巡演后,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其中以弘扬“同心同德、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淌水崖水库精神的大型现代周姑戏《淌水崖》在全县巡回演出40余场,场场掌声雷动。该剧被潍坊市委党校选定为党课教育主题教材戏曲课目,被选入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最佳拍档》栏目进行录播。以歌颂见义勇为为主题的现代周姑戏《担当》参加第八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赛斩获银奖,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报喜鸟》在“中华颂”第九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中获得金奖。加入创新元素周姑戏成了临朐百姓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它以古老而现代的舞台魅力,影响着农村和农民的生活,让时代主旋律和发展正能量逐步演变成新农村的精神风貌。

  以非遗传承“核心价值”。近年来,临朐以手绘年画、剪纸等非遗形式,传播家风好故事,倡导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凝聚道德正能量,以优良乡风提升乡村精神品质,让善、孝、义、礼、勤、俭等德风内化为乡村文明内涵。组织手绘年画和剪纸艺人创作系列充满时代气息的年画、剪纸,在乡村主次干道、社区小区、文化墙、宣传栏广为宣传。这些图文并茂鲜活生动的手绘年画和剪纸,充分展示和宣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家喻户晓,在寓教于乐中把时代精神内涵传递到田间地头,引领了现代农村新风尚,逐步培育了新时代的文明乡风。

  以非遗充盈乡土文化。临朐以非遗文化活动融入乡村生活体验,让老百姓尽享民间传统文化福利。在全县农村开展洼子跑麒麟、张兴马灯、白沙舞龙、周姑戏、渔鼓书等传统非遗民俗文化展演活动,让百姓去参加了,乐在其中。洼子村的跑麒麟是深受百姓喜爱的非遗项目,“只要麒麟跑起来,饭也不吃了,电视也不看了,都跑到街上来。”提起“洼子跑麒麟”,第四代传承人洼子村80岁村民张克业倍感自豪。黑陶瓦盆制作技艺、红丝砚制作技艺、临朐锔艺等群众喜闻乐见、参与体验性强的30余项非遗文化体验活动,走进村庄,拉近非遗与群众的距离,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通过展示临朐全羊制作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临朐黄酒酿造技艺等30余项非遗项目,宣传传承人精湛技艺,激发传统工艺创新创造活力,掀起了乡村非遗文化潮,提升了乡村文化内涵和品味。临朐以丰富的非遗文化业态充盈了乡村的文化血脉,也激发了老百姓主动谋发展、谋富裕的内生动力。

  临朐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全力发展“非遗+”业态,积极引进和培育“非遗+旅游”“非遗+研学游”等项目,输出文化活力。以文艺节会等形式广泛开展社会推广活动,以大型演艺再现历史场景,形成地方特色,带动周边乡镇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文化旅游消费,打造高的附加价值、多功能的业态集群,塑造“非遗+文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推进乡村地区产业联动发展。

  沂山是国家5A级景区,纷至沓来的游客为景区带来了不少人气,但很多游客只是走马观花。如何留住游客,让他们的脚步“慢”下来?临朐对东镇沂山独具地域特色的帝王文化、镇山文化、民俗文化挖掘整理,设计编排了包含燔柴乐舞、祭祀表演等东镇沂山祀山大典,再现了沂山祭仪的华美庄严。沂山文化节期间,白沙舞龙、舞狮、洼子跑麒麟、张兴马灯、踩高跷等民俗表演更是精彩纷呈,让观者无不赞叹“真是一场非遗盛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镇沂山祭仪作为沂山文化节必演剧目,将贯彻绿水青山理念的“灵气所钟,山水临朐”文化品牌与天人合一的传统祭祀文化完美融合,让群众在观看节目中完成了生态人文熏陶,目前已成为沂山文化游最出彩的标志性节目。

  临朐山水资源丰富,又是非遗大县,非遗进景区既能激发非遗文化活力,又能开发旅游潜力。临朐确立“非遗+旅游”深层次地融合的发展理念,加快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将丰富的非遗文化旅游资源“握成拳头、打出力量”。以周姑戏、红丝砚、桑皮纸、全羊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在全县开展“非遗流韵”进景区活动,新上观赏性和体验性十足的特色项目,让游客欣赏到魅力独具的周姑戏表演,领略临朐年画、雕塑、陶艺等文化创意作品的魅力。以奇石、雕塑、红木工艺、手绘年画四大特色文化产业为重点,龙韵文化艺术城、风景石市场、华艺雕塑园等一个个文化产业项目盛装登场,开发观赏石、书画、雕塑、红木、土特产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逐步实现游客从‘游临朐景区’到‘品临朐文化’的转变。目前非遗文化已成为临朐优质旅游资源,旅游景区成为非遗文创产品最大潜力市场,两者深层次地融合拓展“非遗+旅游”产业链,蹚出一条文旅结合的新路子。临朐文旅公司副总经理刘景海说,以前游客沿着山路爬爬山看看风景,很快就离开了。现在,非遗进了景区,留住了游客,也走进了人心。

  “非遗+旅游”释放出“1+1>2”的裂变效应,为更好地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临朐对非遗文化资源的跨界融合模式继续探索,出台了《临朐县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推出“非遗+研学游”。倡导建设研学旅行基地,开展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遴选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构建研学旅行网络。依托临朐县文旅公司成立研学旅行社,在全县精选“非遗+研学游”路线,以“让乡村更有味,让生活更精彩”为主题,依托红色教育、特色文化、现代农业等资源,设立手工体验、田园风情、红色记忆等九大板块组成的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研学路线,让学生及游客充分体验剪纸、手绘年画、拓片、葫芦雕刻、黑陶技艺的制作的步骤,在愉悦的过程中学习、体验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加强人文历史熏陶。

  依托冶源镇传统非遗特色文化优势,临朐将非遗小镇确定为研学游基地,串联北杨善剪纸艺术传习中心、吕家楼手绘年画博物馆、赵家楼村临朐县最早基层党组织纪念馆,形成传统非遗手工技艺、红色文化教育研学线路,打造集文创、研学、民俗、市集、农事体验、红色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学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成为山东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行走齐鲁”资源单位,潍坊市乡村旅游示范点,山东省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实践基地。

  吕家楼手绘年画馆里,来自烟台的小学生王静涵拿着自己绘制的年画爱不释手,她说,要将这幅手绘年画带回家作为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手绘年画馆体验年画制作”、“东镇碑林考古,镇山文化学习”、“非遗小镇探秘非遗魅力”等体验类研学游项目深受游客喜爱。据刘景海介绍,今年暑假共接待省内外游客100余批次10000余人,带动了临近村庄的农产品、手工艺品销售,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非遗+”模式带动了临朐农村的品质发展、融合发展、全面发展,以非遗为切入点的乡村文化振兴在激荡文明乡风、助力农民致富、提振农村精气神方面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子。下步要在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承载、新媒体传播方面下功夫、做功课,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文化人才教育培训注入活力。临朐出台《临朐文化之星工程实施意见》,将非遗传承人才教育培训纳入其中,安排专门财政资金资助非遗传承人才进修培训、业务交流等。与此同时将周姑戏、临朐手绘年画、洼子跑麒麟等重点非遗项目和国画、京胡、古琴、唐筝、古筝等民间传统文化带到学校课堂,在全县中小学专门开设非遗培训班,定期定点对青少年进行非遗传承培训等,让孩子最直观地感受宝贵文化遗产的魅力。传承发展非遗,从课堂抓起。

  基地打造承载发展的潜在能力。临朐致力于非遗基地和传习中心打造,促进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以手绘年画为例,从建设手绘年画展馆、手绘年画一条街到打造手绘年画民俗村,乃至非遗小镇。从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从一群人带动整个村,逐步形成文化品牌,辐射带动全县手绘年画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冶源镇的手绘年画村、红丝砚制作技艺综合性传习中心、黑陶瓦盆制作技艺传习所、桑皮纸制作技艺所等已成为非遗推动乡村文化产业振兴的新标杆。为加强非遗集聚化发展,临朐在大千文化街集中打造“骈邑古韵”非遗聚集区,现已入驻东镇沂山祭仪、桑皮纸制作技艺、红丝砚制作技艺、黑陶瓦盆制作技艺、《庄农日用杂字》、临朐手工箅子等30余项县级以上非遗项目,集展示展演、传承传习、大师工作、非遗文创、体验互动五大功能区于一体,形成了极具骈邑古韵特色的文化创意聚集区,成为临朐文化的新亮点和新坐标。

  新媒体传播提升影响力。以微视频、微电影、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发布非遗文化活动、非遗传承人、非遗体验等相关信息,让指尖上的传承走入千家万户,其中融入临朐生态山水、非遗文化元素创作的《我和文明有个约》《我要歌唱》《致敬祖国》等微视频、MV,精心展示“非遗+”融合发展成果,合力打造 “升级版” 的非遗文化网上传播阵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首页
产品中心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